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山堂外孫中山銅像

中山堂廣場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銅像,兩位女士與之合影,拍攝時間推估為民國40年代。該銅像為光復後所立,但基座卻是日據時期所造,且地點在西門橢圓公園。日據之後,為規劃都市道路,拆除原臺北城西門,並於明治37年(1904)設置西門橢圓公園,位置約略與日後的西門町圓環相同。明治44年(1911),公園設置第四任民政長官祝辰巳的銅像。祝辰巳明治元年(1868)出生,明治39年(1906),接替後藤新平成為第四任民政長官,直到明治41年(1908)卒於任內。祝辰巳的銅像,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因缺乏銅鐵而被拆除回收。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銅像的石頭基座被遷移至中山堂旁的公園,重新樹立起孫中山的銅像。孫中山銅像為知名藝術家蒲添生的作品,受中國國民黨省黨部與臺北市政府之委託,完成於民國38年。民國97年,經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審議後,列為臺北市古物。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