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公會堂(今中山堂)

1928年(昭和3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設項目,於是在清代布政使司衙門原址籌劃興建「臺北公會堂」。臺北公會堂由總督府技師井手薰設計,1936年(昭和11年)建造完成,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水泥建造,為四層式鋼骨建築,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其空間可容納人數在當時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公會堂居於第四位。戰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為國家二級古蹟。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