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景美瑠公橋一帶

瑠公圳是由郭錫瑠出資,自乾隆5年(1745)至乾隆25年(1760)修建築而成。取水口位於新店大坪林,圳水引自新店溪青潭,利用木製水槽(木梘)讓水流跨過景美溪流入臺北城北方的開墾地,也就是現在的大安區一帶。在極盛時期,塯公圳的水源可灌溉一千二百多甲的農地。民國50年代之後由於臺北的農業式微,部份地區的圳溝被填平或是加蓋作為其它利用,現在在圳頭至景美溪有一段約5公里的渠道,是保留較完整的瑠公圳原貌。(參考資料:臺灣公益資訊中心 http://www.npo.org.tw/PhilNews/show_news.asp?NEWSID=3254 )跨過景美溪的木梘約在1907-1909(明治40-42年)重修瑠公圳時,改築為水泥橋,又稱瑠公橋,橋上行車、橋下箱涵通水,此橋在民國52年拆除改建為景美橋。(資料來源:文山區公所全球資訊網-文山文史 http://www.ws.gov.tw/item4.php?select=6 )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