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最後之橋

新生戲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但境內之遊擊部隊,甚為活躍,時予德軍創商。德籍女軍醫海爾家琳貝克服務於德國野戰醫院,任護士長之職,前曾與山地野戰軍士官馬丁相遇,且相互愛戀,旋因戰亂分離。馬丁所屬之野戰隊,自義大利投降後,正單獨與游擊部隊作戰,其駐防之山地恰巧與海爾嘉服務之醫院相鄰,一對情侶再度相逢,倍極歡心,計畫如何共度良冀舊夢重溫,待夜深人寂,馬丁徬徨,靜候佳人,而伊無蹤,大失所望,殊不知是夜海爾嘉被游擊隊俘虜,並被迫替游擊隊軍醫開刀治病,結果因流血過多,不治死亡,於是要挾海爾嘉為其游擊隊之傷患者治病,否則以犯罪之身予以處死,海爾嘉以身為醫師,在醫德上她不見傷患而不予醫治,然又不甘事敵,內心不堪苦痛,曾數次逃亡均被追回。游擊隊中有名包羅者洞悉其情,勸謂:我很相信對一個醫生而言,受傷的敵人也是人類。海大為感動,始為游擊隊傷患治病,不料部隊中傷寒流行,以藥品缺乏,無法抑止猖獗,德軍節節進佔,難民更加潮湧,海爾嘉與難民及傷患紛紛逃離,行經吊橋,德軍閃電式由河之上流沖下兩岸砲火齊鳴,吊橋碎裂,死者傷者飃流溪中,形成血海,慘不忍睹,而海幸得保全性命。某日游擊隊俘獲受傷德國軍官林雪區勒,海為其治傷,林發現海為德人,乃責她不該甘心事敵,並要求一同逃走,海爾嘉雖受此奚落,內心非常痛苦,因見傷患者眾多於心不忍,終於拒絕。因傷患者與日俱增及藥品補給,但久等無著,焦急萬分,忽聞英國飛機降落傘部隊,空投藥品於鮑脫華之村莊中,但不久該村又被德軍佔領,藥品不及取到。海爾嘉與梅莉莎二女,喬裝鄉女冒險前往該村,居然發現英人和藥品,不幸二人為德軍所捕,且被迫入勞工隊作修路工人,梅莉莎潛逃被殺,海爾嘉深感責任制重大,乃一人遣返存放藥品之處,冒險竊取。不料再度與情人馬丁相遇,相互擁抱,喜極淚下,忽憶千百傷患哀號慘狀,又毅然拒絕馬丁一切要求,手提醫藥,揮淚離開馬丁,經過橋上向游擊隊地區走去。海爾嘉行至橋之,橋之兩旁德軍與游擊隊砲火齊發乃不得不匐伏而行,海爾嘉為忠於職責,雖在槍林彈雨之中,仍繼續於橋上爬行前進,俟雙方急命停火,但是為時已晚海爾嘉已被流彈射中,她仍極力掙扎,終於爬過橋挽,將藥品移交鮑羅。海爾嘉為拯救病人,在橋上結束了她最後的生命,完成了她捨己為人的偉大精神。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