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倩影淚痕

國際戲院。這是一個藝術家靈感所生的幻相。一九三四年一個寒冷的冬日,少年畫家「艾當」窮苦潦倒,拿了幾張他的作品到「馬太」所開的商號求售,「馬太」先生對他的畫一點也不欣賞,倒是他的合夥人「史賓妮」小姐買下了他得一張花草,當然「艾當」欣賞萬分袖錢而歸。在歸途中,他穿過了一個公園偶然在凳子上發現一只小紙包,一個小女孩來認說是她的,他似乎很喜歡「愛當」,二個人便不知不覺地談了起來,她自認叫「珍妮」,雙親是賣藝人,但都不會走高索,有一點「艾當」覺得很奇怪,就是她所述獻技的地方,那屋子在好幾年前已拆掉了。「珍妮」對此好像毫無所悉,並且在她談學校功課中竟在歷史方面說德國扔由帝王統治看荒誕不堪,她又批評「艾當」的畫,在她看到張題名「地極之光」的燈塔畫時,似乎有點不自在,她自認並未去過該處,但能力述其名,真使「艾當」有點目瞪口呆。一會兒「珍妮」要走了,臨別前希望「艾當」會等她到成年,走了「艾當」發現她又忘拿小包,等她拿了返身追趕,已失芳踪之所在了。入晚「艾當」獨處畫室內回味日間所遇,他打開紙包乃是一塊美麗的圍巾,當他想起那小姑娘還叫他等她長大時,不禁莞爾。次日「艾當」走訪其友「葛斯」,他乃是在車房內工作之技工,「葛斯」帶她去到「摩爾」開的食品店去,「摩爾」是個艾摩爾蘭人,脾氣急躁,但是他對店中的烹調技術十分自豪,「葛斯」於是花言巧語慫恿「摩爾」請「艾當」在他店內壁上畫張某著名愛爾蘭愛國者畫像,而「摩爾」則供給「艾當」飲食以為酬。「珍妮」此事極表高興,於星期六約其在公園相見,並答應陪同去見她的雙親,「艾當」歸還其所遺之圍巾,但她不復認識是己有之物,並囑「艾當」保管俟她長大後再給她,當她走時「艾當」密切注視之,為「史賓妮」小姐發現,問所其在注視者究竟是什麼,,他只好回答就是那晚遇見的那個小姑娘,但「史賓妮」則一無所見,她堅決的說這是他的幻覺的形象化而已。「艾當」於是設法在老門房處打聽,一九一○年時關於「珍妮」家庭藝術團之事,老門房不能答,乃介紹他去見當年在該處管衣物的一個黑種婦人,婦人出示剪貼簿,則「珍妮」之家屬照片赫然在焉。據云在一次表演中雙親遭意外死去,「珍妮」本人則被其姑母送入修道院去,數月後當「艾當」返畫室時,發現「珍妮」已先在欣賞其作品,她已儼然成長且美麗動人,且於修道院中入大學一年矣,「艾當」油然生起將她作為畫像之念,並立即完成初步輪廓。「馬太」先生及「史賓妮」小姐極力鼓勵「艾當」完成他的名作,在「珍妮」倩影之下「艾當」頓時感覺到人生的樂趣了,完成的那天,「珍妮」對畫的單純之美讚美不已,並預料日後一定會陳列博物館中以留永念。一日「珍妮」忽然告訴「艾當」說她畢業後姑母將送她到新英格蘭渡夏,「艾當」不覺黯然,「珍妮」慰之云;今秋或可重逢,但不知在何處,突然她看見圍巾尚在,甚表歡喜,「艾當」允以相贈。這張可愛逼真的畫像至今猶存在紐約博物館中,而「珍妮」卻有其人,藝術家「艾當」仗著他靈感上的幻相畫成了這張不朽之作,什麼是時間?空間?未來?生?死?始終是宇宙間一個謎,哲學家及科學家也曾不斷地研究尋求其真理,得不到圓滿的結論。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