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粉寶刀

國際戲院。一七六零年之印度王國,各部落王子自行分區統治,狂征暴歛,民不聊生,加之以受英國組織之東印度公司經濟統制,致內亂四起當時東印度之加爾各答,由奸王「日漢」篡登寶位,貶逐舊王「阿米」,有志之士皆參加游擊,實行與奸王週旋,以謀復國,領導游擊者為一美麗法國女子,原名「蘇珊」,其父因事被奸王所害,「蘇珊」乃奮起率領志士等,四下襲擊奸王軍隊,為父復仇,「蘇珊」常手執寶刀,身披紅衣出現,神出鬼沒,故有「火燄」之綽號,奸王「日漢」但知「火燄」之名而不知其為一女性,恨之切骨,屢欲將其捕殺。英國當年在印度之東印度公司,名為經營各項生意,實則藉此派有駐軍保護,以謀開展其利益,駐軍中有英俊少年隊長「蘭白」,與「蘇珊」原為一對舊戀人。因女父被害,而英軍亦為避免干涉印度行政之嫌,兩人乃不得不勞燕分飛,然而相思之情實不能自已也。奸王「日漢」當思借用英軍實力,助己捉拿「火燄」,被英軍將領「克利夫」所拒絕,懷恨在心,乃暗使人偽裝「火燄」率化裝之軍隊襲擊英軍倉庫,以謀借刀殺人,但此事為「蘭白」所看破,乃向「克利夫」說明「火燄」之真正身份,並自告奮勇前往招安此女俠士歸案,自行辯白以證明「日漢」之陰謀。「日漢」獲得印奸之告密,恐偽裝「火燄」之事被英軍所知,與己不利,暗使刺客中途謀害「蘭白」性命,但被「蘭白」機智脫險,而「火燄」亦聽蘭之言,願親往英軍營受審。以證實彼未曾襲擊英軍倉庫,事為「日漢」所悉,認為「蘭白」有袒獲匪人之嫌,並藉印奸指證「火燄」實即「蘇珊」之化身,逕行將蘇拘禁,「蘭白」雖為愛人擔憂,但既被證實為「火燄」,則印當局自有捕捉之權,乃亦束手無茦,不能相救。「蘇珊」被捕後,奸王「日漢」原欲既置之死地,但又恐游擊隊與貶王「阿米」之實力,乃思得一計,欲再嫁禍與女,假意將女釋放越獄,同時既又親自化妝「火燄」模樣,往劫截英軍軍火,以便使英軍與游擊隊等發生誤會,變方自不免衝突,而各自消耗其實力,此項陰謀不料「蘭白」己自印奸口中獲悉,將計就計與游擊隊實行聯絡,俟奸王等化裝「火燄」前來襲擊時,一舉而將其包圍。奸王「日漢」果然中計,一場廝殺中全軍覆沒,自食惡果,「阿米」王得以復位,而「蘇珊」亦因父仇已報,脫下紅衣與「蘭白」隊長重敘舊情矣。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