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造衛星

國際戲院。據歷史所示,早在十三世紀,中國人發明火箭,用於開封府戰役,五百年後,英國「挨適牛頓」爵士證明火箭原則,第一位理想家要旅行太空船,一九零二年,在影片上又有「佐治梅利」創作太空旅行,亦用火箭,數十年後,美國教授「羅拔高達」不用火藥,改用汽油推進火箭,在新英倫實驗,能飛高六十尺,引起火箭趣味更濃,一九二零至三零年,德人技師繼續太空旅行會,德軍更力求火箭飛彈的實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果有V2型飛彈作戰成功,戰後美軍搜得七十五枚,帶返國內細加研究與實驗,一九四五完成兩節火箭,時速一萬六千里,兩小時內環繞地球一週,此即是人造衛星了,既有此工具,人類旅行太空,必要適應「無重量」的新環境,號稱「太空人」,人為萬物之靈,依其理想盡量適應,無奇不有,奇妙無比,須知理想乃發明之母,到底有一日,人類往來太空乃是常事吧。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