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實寄信封廣告

本物件為使用過的直式信封,以棕色為底色。正面中央書寫「張火才先生」的收件人姓名;右上部書寫「北屯庄四張犁」之收件處;左上角貼有5錢郵票及蓋上年份不詳的郵戳。背面中央偏下方印有「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社名左下直印「臺北市末廣町五丁目八番地」(按:位在今忠孝西路二段)社名及電話號碼、帳戶等資訊;社名右上印有「臺北郵便局私書函第二號」。左上部為日期填寫處,但並未填寫日期。《臺灣新民報》前身,最早是大正9年(1920)在東京創刊的《臺灣青年》月刊。大正11年,《臺灣青年》移除「青年」二字,易名為《臺灣》。大正12年,臺灣雜誌社又發行以白話漢文為主的《臺灣民報》半月刊;不久,停刊《臺灣》雜誌。由於《臺灣民報》敢於批評總督府施政,號為臺灣人唯一喉舌,銷路不斷增加,發刊也從半月刊變為旬刊,再變為週刊;昭和2年(1927),總督府批准《臺灣民報》從東京移回臺灣發行。臺灣民報社最終目標是希望能發行日刊,昭和4年,先將報社名稱改為臺灣新民報社,由林獻堂擔任社長。然總督府一開始並不同意發行日刊,經林獻堂等幹部積極交涉,是年12月總督府先核准報刊名稱改為《臺灣新民報》,仍不同意改為日刊。在林獻堂等人持續不懈怠的爭取下,終於在昭和7年獲得總督府許可《臺灣新民報》發行日刊。昭和16年,臺灣已處於戰爭體制下,言論日益緊縮,在總督府壓力下,《臺灣新民報》改名為《興南新聞》,言論已不如以往犀利。昭和19年,日本當局將包括《興南新聞》在內的較具規模6家報紙整併為《臺灣新報》,延續自《臺灣新民報》的《興南新聞》正是停刊。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