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熊祥行書《春暮》

釋文: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徧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春草池塘獨聽蛙。丁酉詩人節,林熊祥。印文:林熊祥印(白文)、高識鑑藏(朱白相間)。林熊祥雖為資本實業家,但是雅好書畫,留心於文化藝事,日治時期曾為瀛社社員,光復後獲邀籌立「臺灣詩壇」並發行詩刊,1963年,全國詩人節大會上,其與于右任(1879-1964)、魏清德(1887-1964)、梁寒操(1899-1975)、曾今可(1901-1971)、何志浩(1905-2007)被推選為「桂冠詩人」,能渡臺、本省文人皆友好來往。其書法風格取徑虞世南(558-638)、趙孟頫(1254-1322),兼融米芾(1051-1107)跌宕的筆勢,及董其昌(1555-1636)秀潤的線條律動,1972年獲邀參加「中日書法聯展」,書法作品尤為人所珍重。此作雖字字獨立,筆墨卻有通達流暢之感,尤其是「鶯啼」、「聲處」、「獨聽」,更顯翩翻靈動,姿態妍麗;另外其名款之「祥」字,以行草書筆順而書,最後一筆的橫畫,往往帶有章草的挑動波磔。值得一提的是落款時間紀為「詩人節」, 1940年的端午節,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四川重慶舉辦詩歌朗誦會中,由于右任、郭沫若(1892-1978)、老舍(1899-1966)等人討論後,決議訂定端午節為詩人節。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