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蘇鏡潭行草《王士禎香祖筆記》

釋文:後漢馬略閉戶讀書,十年不出,三日一食,鄉里謂之潛龍,此在臥龍之前。有福仁兄先生屬正,菱搓蘇鏡潭。印文:蘇鏡潭印(白文)、菱搓(朱文)。清代書法的教育觀點,著重在學子需面對科考取仕的實用性。蘇鏡潭曾受業於黃鶴(1842,道光二十二年舉人),加之其家學淵源,不難理解書法的風格面貌,源於帖學所固守的傳統審美取向。本幅作品中,從單字墨色反覆地由濃至淡的變化,表現出流暢的書寫性;觀察結體變化,如「十年不出三日」、「里謂之潛龍此」,傳達作者準確地掌握行書、草書造型的轉折變化。書法技巧取徑於北宋米芾(1051-1107)、明代董其昌(1555-1636)等筆法特色,及承襲清代所沿襲的書法風格。創建於清代乾隆三年(1738)的萬華龍山寺,尚存有蘇鏡潭撰並書「何時竺法西來寶筏恒沙濟鯤島;且看大江東去慈雲紺宇拱龍山。」以及「不二法門須菩提意;大千世界觀自在身」的二對楹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