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歷史畫帖

1. 《臺灣歷史畫帖》原為1935(昭和10)年日本帝國為紀念臺灣始政40週年,特成立臺南市歷史館。當局委託著名畫家小早川篤四郎繪製「臺灣歷史圖」共21幅油畫(100號尺寸),陳列於該館。繪圖內容經前臺北帝大文學博士村上直次郎、岩生成一、中山樵、前信次等專家考證而製成,但目前原畫已失傳。2. 本畫帖為臺南市役所編輯兼發行,小早川篤四郎繪圖,1939(昭和14)年3月20日印刷,1939(昭和14)年3月30日發行,印刷者為日本東京精版印刷株式會社,代表人渡邊六郎。書前頁有當時的臺南州知事川村直岡「懷古」二字提字,次頁則有當時臺南市尹藤垣敬治所寫之序。畫冊另附封套一只。3. 畫冊主要內容共有21張彩色印刷圖繪,從史前時代的臺南開始,歷經日本商人、荷蘭人、西班牙人、鄭成功、清國到日本殖民統治的經過,每張前頁皆有一頁日文說明文字詳述繪圖內容。以上內容出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文字內容則包括了:古代的臺南:舊名大冤、臺員,後改為臺灣。土地肥沃,盛產農作物。當地住著新港社人,圖中為土人正在捕獵鹿隻。濱田彌兵衛:1624年,荷蘭人佔領臺灣,以生絲、絹織物等和日本人通商。由於租稅問題,1626年濱田彌兵衛和荷蘭人交涉失敗,而後濱田彌兵衛帶了一船的武器,並且襲擊荷蘭總督的兒子,而後才和解。初曉的熱蘭遮城:熱蘭遮指神的讚美,全部以石頭堆砌而成。夕陽的赤崁樓:是荷蘭人佔據安平後建立的防備措施。荷蘭人教化蕃人:荷蘭人將臺灣當作前往日本貿易的中繼站之後,便對當地的蕃人進行布教、授課等教化活動。鄭成功和荷蘭軍海戰:西元1661年,鄭成功以二萬五千大軍,分散在三百多艘船上,預計從鹿耳門海峽侵入,於赤崁登陸。而為了防止他們的登陸,荷蘭軍幾乎傾城而出。鄭荷和談:西元1661年起,福州清軍為了討伐共同的敵人,開始運送軍需品,而做為交換,臺灣必須提供援軍至對岸。而荷蘭方軍需短缺,資源亦缺乏,最後開城投降。最後道別:鄭成功攻打赤崁樓的時候,熱蘭遮城外的荷蘭傳教士、教師多半成了俘虜。而後對荷蘭人決定斬草除根,因此虐殺俘虜的男子,而女子則被送到鄭成功的部下那禮。圖中是「最後分別」的銅版畫。鄭成功:鄭成功從日本來到臺灣,在海上十分活躍,世人稱之為國姓爺。西班牙人占領臺灣北部:西班牙人為了對抗英荷攻守同盟,因此佔領了臺灣西海岸的港口。以此作為根據地出動戰艦。中國人產業開拓:為了經濟利益,中國沿岸一帶的人逐漸到臺灣進行開墾,並且進行貿易。通事吳鳳:吳鳳字元輝,最著名的事情便是他為了遏止蕃人獵人頭的行為,便以己身為餌,誘使他們獵人頭。當蕃人發現自己獵的是關係良好的吳鳳時便改去了這個惡習。清領時期大南門:臺南城市最初承天府的位置,奠定了臺灣府治的地位。而在朱一貴亂後,蘭鼎元上書提議築城一事,而有了這個大南門。石門之戰:1871年,由於琉球居民被生蕃殺害,因此日本政府對清朝進行交涉。即後來的牡丹社事件。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攻擊嘉義城:日清戰後,清朝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便率領近衛軍團來臺鎮壓。伏見宮貞愛親王布袋嘴登陸:伏見公貞愛親王率領日軍從布袋嘴登陸,與當地民軍發生激戰。乃木將軍和臺南市民代表:圖中是乃木軍迅速入城後,中國商人展示歎願書給乃木將軍的畫面。臺南入城─乃木兵團前衛:入城時是寒冷的早上,而乃木將軍的步騎兵以縱隊走在臺南的街道上。圖中是山口少將從小南門入城的地方。伏見宮貞愛親王最後探望: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因到處征戰,得了當地時疫,即使如此他依然承轎繼續指揮。而入城後,貞愛親王便去探望他。北荷蘭城:荷蘭人將西班牙人趕出臺灣後,將基隆的稜堡破壞三個,只剩下一座,便是後來的北荷蘭城。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