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銀樓打金工具一組

本物件為「鏨子」。「鏨子」為金屬雕鏨時所用的工具之一,早年銀樓常以類似的工具,進行金銀器的加工。本物件中空的一端,其柱狀剖面可在金屬表面敲擊出特定紋痕,另端為鎚子敲打端。「鏨子」多是依據所需鏨刻的花紋,自製而成的工具,其型式並無定法。常用的鏨子有勾鏨、直口鏨、雙線鏨、髮絲鏨、半圓鏨、方踩鏨、半圓踩鏨、魚鱗鏨、魚眼鏨、豆粒鏨、沙地鏨、尖鏨、脫鏨、搶鏨等十多種。金屬雕鏨技法,即是利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的延展性,在物件的正面雕刻或直接創作凹雕圖案的一種技術。經鏨子敲打雕刻之線條,可增加線條光澤度與紋樣的立體感,常使用在瓶罐、壺、杯、珠寶首飾等器物。雕鏨工藝操作時,雙手分別持鏨子與槌子,鏨子在金屬胎上走形,而槌子則不斷地敲打鏨子,使金屬表面凹凸陷形成紋樣,故中國傳統工藝才會稱之為「鏨花」。鏨刻的表現手法有陽鏨、陰鏨、平鏨、鏤空,其工藝技法為勾、落、串、點、臺、壓、踩、絲、戧。鏨刻時必須以「松膠」作為雕鏨胎形的鋪墊物,「松膠」是以松香、土粉、花生油等依比例混合配製而成。雕鏨技術需長時間的訓練、學習,工作單調且辛苦,市場上難與低價的鑄造品競爭。金工藝術創作者或金銀細工從業者,少有人學習此技法,加上老匠師逐漸凋零,也使得該技藝日漸式微。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