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噶瑪蘭廳志

本物件為陳淑均原纂、清咸豐2年(1852)刊行,日大正11年鈴村讓編輯排印的《噶瑪蘭廳志》。封面有手寫字,中央有寫「噶瑪蘭廳志」書名;右上寫「咸豐壬子(按:咸豐2年)秋鐫」;左下寫「仰山書院藏板」。書背亦有手寫「噶瑪蘭廳志」字樣。內文之前依序為目次、序文、例言、修訂銜名、引用書目、噶瑪蘭廳全圖及水利提堰、海防關隘、名山勝景等圖。內文計分為封域、規制、禮制祀典風教、學校武備、物產、雜識上、雜識下等8卷。最末是版權頁,上載印刷、發行相關資料。 清代噶瑪蘭廳範圍大致是今日宜蘭縣,因設治較晚,一直未有地方志修纂;道光10年,福建晉江出身的舉人陳淑均來臺擔任仰山書院山長,地方人士乃敦請陳淑均擔任總纂,於道光11年開始纂修《噶瑪蘭廳志》。道光12年,完成廳志稿8門10卷,但未刊行。其後又繼續增補,於道光20年完成定本志稿8卷12門,仍未刊行。道光29年,生員李祺生續編,訂為8卷,於咸豐2年正式刊行。日據時期大正11年,時任臺灣神社臺南御遺跡所主典的鈴村讓(號串宇)將其收集來的8部清代臺灣方志予以排印出版,《噶瑪蘭廳志》列為卷五,即本物件版本。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