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科舉考試秘笈(使民以時子曰)

本物件為「清代考試舞弊小抄,題旨:使民以時子曰弟子、思齊見不賢、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如用之」。清代科舉考試舞弊所用的小抄,所用紙張甚小,以毛筆抄錄,字體微小、間用簡字。題旨字體稍大,通常為四書之文句,因為僅供使用者辨識之用,故常會簡化字句。小字者為該題之論述,少數有註明論述作者。本小抄共有5個題旨,分述如下:1.「使民以時子曰弟子」出自《論語》「學而」篇,原文如下: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2.「思齊見不賢」出自《論語》「里仁」篇,原文如下: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3.「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出自《孟子》「公孫丑下」篇,原文如下: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澤也。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士則茲不悅。」高子以告。曰:「夫尹士惡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予雖然,豈舍王哉?王由足用為善。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4.「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出自《論語》「先進」篇,原文如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5.「如用之」出自《論語》「先進」篇,原文如下: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明清時期科舉,命題以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與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為範疇。因科舉考試關係到功名利祿,故難免有考試弊端出現,如「賄買」、「夾帶」、「代考」等方式。「夾帶」或稱為「懷藏」,即是以毫芒細字將參考資料,抄錄於小紙條、小書、衣物之上,甚至直接購買印刷版的小書,如《四書全註》、《五經全註》,以便瞞過搜身檢查帶入考場。夾帶的方式,如藏於衣服鞋襪、筆墨文具、食品、蠟燭等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