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有限責任龍江信用組合愛國貯金通帳

昭和十三年(1938)六月二十六日至昭和十六年(1941)八月二十六日,有限責任龍江信用組合的愛國貯金通帳(即金融單位定存存摺)。「信用組合」為日治時期的一種基層金融組織,昭和年間臺灣各街庄成立十分普遍。「有限責任龍江信用組合」的前身是1918年在大龍峒地方人士勸募下成立的 「台北市大龍峒信用組合」,之後改為「台北市龍江信用組合」。臺灣光復後則改組為 「有限責任台北市龍江信用合作社」,今天則成為「台北市第五信用合作社」。昭和時期,各信用組合即開辦有存款業務,隨著日本展開對中國的戰爭,存摺簿本上開始出現「愛國」、「報國」等鼓舞性字眼。此「愛國貯金通帳」為三折式內外頁簿本,封面底色為深淺芥茉黃,底圖有東亞地圖,含日本、韓國、中國東北及臺灣。上方為貯金簿名稱,又有日本太陽紅日及戰機圖案,充分顯現戰爭時期的氣氛。右方手寫「楊三紳」閣下,為貯金通帳存款人姓名;最下方則有「有限責任龍江信用組合」的機構名稱戳記。外頁部分還有中間的「愛國貯金規程」,印製有五條存款規章,說明此定存的各種實施辦法,首條即揭明此貯蓄為定期定額的零存整付存款,以充實國民經濟力及國債資金的募集為目的。下方有一「愛國貯金積立金表」,以表格呈現存款單位數、每月貯金數及期滿領回數等。末頁有貯金簿發給時間及期滿領回時間與金額數,此貯金簿為昭和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至昭和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三年儲蓄,期滿金伍拾圓。下方則有有限責任龍江信用組合的地址、組合長姓名許智貴、職章及存款人地址、姓名、印章等印記。內頁為表格,分為三十六回存入時間、金額與相關證印欄位。表前載明期滿領回數五拾圓、三年三十六回、每月存入金額壹圓參拾貳錢及每月二十六日存入。三折頁中全數表格皆填滿,全本存摺內外也都蓋有數個「消」字藍色圓戳,顯示是一本完成存款並領回的完帳貯金簿。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