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伸港健民製藥廠寄藥包紙袋

台灣光復初期彰化縣伸港鄉伸港健民製藥廠印製之寄藥包「藥包袋」。「寄藥包」源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家庭配置」,為一種預先配置在家庭中常備藥的藥品銷售行業,消費者可以視需要,先利用後付費。由於使用上十分方便有效,此後便發展開來。昭和時期日本藥商杉澤榮貫堂將此賣藥制度引進台灣,直至光復後,「寄藥包」仍流行於民間。早期台灣偏鄉醫藥不發達,「寄藥包」可在第一時間緩解民眾一般性的生理疼痛及不適,費用也低廉,故而受到普遍家庭的歡迎。本圖所展示之藥袋,正面繪有一位駕馭著白色駿馬奔馳的騎士,身穿繡有「健民」字樣的上衣,單手高舉、握著宣傳單,宣傳單展開後分別是「健民平安藥」、「良藥濟世」、「功效確實」等商標及廣告詞語。圖案上方有健民製藥廠的圓框梅花商標,左右各有「台灣省政府衛生處許可」、「醫學博士黃瑞傳先生推獎」廣告及「健康以固國本」、「民強而展鴻猷」之嵌名聯語。最下方則是藥廠全稱並強調為「賣藥元祖」。藥袋背面印製有「配置記載表」,載錄主治、方名、時間、藥品單價與個數。藥物內容有奇應散、愛兒寶、衛命寧、止洩散、熊膽丸、傷風寧、快腦寧、治痛寧、立消寧、至寶丹、戰功丸、面達母膏、靈寶油等19種,主治感冒、下痢、頭痛、消炎、胃痛、外傷、蛔蟲等一般常見病症。表格上方印有12幅台灣民間觀念中飲食相剋中毒的圖解,如紅豆與枇杷同食有毒、牛肉與鯰魚同食有毒、洋芋與薄荷同食有毒等。藥袋上半部再印製有水仙花圖案及幾種成藥外包裝並說明主治病症作為廣告。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北市立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