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尋找金山面的記憶-體驗科學園區的深度之旅

金山面是一個生活區,是清朝末年以「金山寺」為共同信仰對象所構成的祭祀範圍,從早期的客家村落,到現在的陸光新村、中興新村的外省移民,再至民國六十九年科學園區設立後以閩南人為主的城鄉新移民,金山面象徵舊台灣近代社會的縮影。金山面地景變遷過程中包含歷史、人文、生態、科技的面向,是新竹市的重點發展區域。 金山寺:座落於新竹科學園區,在發展尖端科技之際,益興歷史文化之省思,更見證了金山面的開發歷史,同時保留了金山寺祭祀圈居民之傳統信仰,也提供了新竹市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最佳教材。 冷水坑:地方人稱為「仙水壢」,現今成為科學園區的排水溝。 五步哭山:新竹市最高山,昔日的古戰場,先民拓墾的蠻荒之地,現已成為新竹科學園區廠房用地。 風空:是目前金山面地區唯一尚維持傳統型態的客家村落,也是僅有的水稻種植地區,被列為保護區。 柯壢坑風華:目前仍維持農村風貌,可體驗親水空間與休閒農業。 金山面窯業:取本地的「更新世紅土台地推積」土壤燒製而成,以「金煉成」與「林振興」窯價值最高,目前成為絕響。 伯公:是客家人對土地公特有的暱稱,是附近居民與科學園區廠商的最佳守護者,目前大多已拆除。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7&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吳慶杰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6/10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