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堂的設計為見白,所謂見白是為了確保從祖先的角度往外望能看見天空,並藉此控制前棟建築物的高度,來強調神龕的神聖性,所以見白的高度設計以神龕內高5.4尺的基準往外望去要能見天。
高陽堂的門板上木刻聯對揭示慎終追遠,石鼓雕工亦相當精緻,以鹿、馬、喜鵲、麒麟、竹、梅等為主題,寄寓吉祥如意。
【宗祠資訊】
建於1533(明嘉靖12)年,1731(雍正9)年一度大肆興修,後因戰亂頻仍,大部坍塌,乃於1971年重建,歷經4年完工。建築平面格局為三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平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南門許氏家廟為後浦早期城市史的一部分,歷經多次整修,仍保存歷史原貌,三落大厝的格局素樸典雅,前埕相當寬闊,是南門一帶生活的開放空間,保留當地居民的共同回憶。
由社團法人金門縣許氏宗親會所持有,為金門縣文化局餘2003年3月31日認定歷史建築。
【匠師資訊】
翁水千司阜,金門人,1937年生,為金門傳統建築工藝中之大木匠師,於2016年獲得人間國寶殊榮。
翁水千匠師之大木技藝為家學,金門8·23砲戰以後,島上建築受創嚴重,翁水千則隨父親進行修繕作業,並在出師以後因應金門材料窮窘情境,善用不見木(水泥工法)修建房屋,為時代性技藝之持有人。
翁水千善算寸白,並以此修建宗祠,宮廟,累數十間。其代表作有呂厝林氏家廟、南山李氏家廟、翁氏宗祠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