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屏東縣志:卷一地理志》〈地質〉

《屏東縣志:卷一地理志》〈地質〉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屏東縣志:卷一地理志》〈地質〉

《屏東縣志:卷一地理志》〈地質〉出版時間為1966年6月,由古福祥撰寫。本文主要描寫屏東的地質、地震之概況。屏東平原之地質種類非常多,軟者為土壤,鬆者為砂,堅者為岩石,又有由動植物所組成的地質,如煤炭化石等。土壤為農業的基礎,其性能對於土地利用影響甚大。屏東縣的土壤可分為山地與平原兩部分來說明:山地的土壤因其海拔高度的不同,發育為三種顯然不同的土帶,其一為高山草原土與微灰化高山土。其二為灰化黃壤與灰棕壤,其三為黃壤,與微紅色化土壤。而平原地帶的土壤,亦可以分為三類:一、紅色化土。二、酸性積土。三、鹹性沖積土。屏東平原土性概述,當下淡水溪流域、北部旗山楠梓一帶地起伏不一,灌溉不便,一部呈重粘狀態,地方不高,如屏東附近屬黏土壤,間有沙岩土壤。下淡水溪舊日氾濫之處多屬砂礫質土,地層不厚產量不佳,必須改良土質始臻上乘。恆春一角半屬黏土,半為砂岩質土灌溉排水不便,產量不豐。本篇第二章地震,包括地震之原因,如地殼塌陷、火山活動、斷層作用等。地震時之現象,如地震斷層、地形變動、山崩、海嘯等。地震的災害,臺灣房屋之耐震動,地震的預防。

本文內容分為第一章地質;第二章地震及其他。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取得對象
屏東縣政府
取得方式
借閱
資料來源
縣志017:屏東縣志. 卷一, 地理志(古福祥,屏東縣文獻委員會出版發行)
撰寫者
林思玲、高若熏、余樂筑、李宜靜、蔡宜蓁、王奕維
貢獻者
創作者
古福祥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66/06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屏東縣政府
尺寸
21X29.7公分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檔案授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ND 3.0 TW +)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