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志:卷一地理志》〈地形〉出版時間為1966年6月,由古福祥撰寫。本文主要描寫屏東的地勢、山川、港灣、地理變遷之概況。屏東縣地勢是一幅山川抱擁的平原,南北長約50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全部面積約1160平方公里,為臺灣第二大平原,東為中央山脈南段及臺島背梁山脈之山嶽,層疊起伏絡繹不絕,直逼平原邊緣為屏東縣全境之屏障。西部則一片沃野平疇,接連縣界下淡水溪之流域,自成傾斜地盤,所以山地與平地鄉鎮的分界明顯能從北至南做一垂直線以劃分為兩種地區,由山地鄉之三地鄉、霧臺鄉、泰武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滿洲鄉而至於車城,恆春之東方九鄉,均為連串而獨佔一方,與西部平原之鄉鎮迥不相同,尤其是西面縣界,發源於背梁北嶺,匯聚隘寮溪、潮州溪、新埤溪等南流注入於海,雖然溪流水量不定無法用來運行船隻,但能灌溉下游全縣沃土成就屏東農田水利。本篇第二章山川,包括主要山峰調查、河流量比降及流域面積調查。第三章港灣,屏東縣的港灣主要有東港漁港、琉球港、枋寮漁港,與恆春鎮大坂埒,車城鄉海口港等處,尚有恆春鎮之芎蕉灣、白沙灣、南灣。第四章地理變遷,築路開港,治水防洪,開山墾荒,均屬人為變遷之現象。因山洪而變遷者,日治時代為多。
本文內容分為第一章地勢;第二章山川;第三章港灣;第四章地理變遷。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