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於民國2013年登錄為臺北市民俗及有關文物,是臺北地區最有歷史傳統且具規模的普度法會。法會從舊曆六月末日起至七月底結束,為期一個月,已形成一套制度化的作法,包括六月末日在地藏王廟發表,七月一日於龍山寺豎燈篙,十二日發表連放榜,十三日拜樹蘭花腳,十四日上午起車藏、下午拜五泉廟、豎水燈排、放水燈、謝車藏,十五日普度及燄口施食,七月末日謝燈篙。 其中,拜樹蘭花腳是龍山寺獨有的儀式文化,其歷史背景與清咸豐三年(1853) 發生在艋舺地區的分類械鬥(即頂下郊拚)有關。當時械鬥的傷亡者在龍山寺更換血衣後,將血衣埋於寺周圍的樹蘭花腳下。今日樹蘭雖不在,但每年七月十三寺方仍延僧超度,以撫慰亡靈。 拜樹蘭花腳的儀式在圓通寶殿與太歲廳之間的過水廊舉行,由寺方禮請主法和尚一位(2009年主法和尚為靈嚴法師)及悅眾法師數位,於廊前陳設香案棹,敬備許多熟食祭品,寺方則由黃欽山董事長等齋主代表列席。 該年所使用的香爐現已停用,並收於龍山寺文物組庫房中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