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族像所有原住民一樣喜愛歌唱,過去魯凱的傳統社會沒有文字,歌舞的活動扮演著極為重要的知識傳遞與教育學習以及強化社會關係的功能。魯凱族的歌不單單是種娛樂,是生活中的每一個記錄,不論工作休或閒、悲傷或歡樂、祭神、幼童的學習、甚至結交異性談情說愛、男婚女嫁、都與歌舞相伴。魯凱族的歌謠分類多種,但以盧正君老師採集的曲子和自作的歌謠分成十大類:1.聚會歌2.情歌3勇士歌4.讚頌歌5.勞動歌6.歡樂歌7.對唱8.迎親歌9.刺福球歌10.譏諷歌。魯凱族旋律的音組多以未達八度的五音階為主,分單旋和多旋律二種。通常有單音、複音、領唱、和腔外異音的唱法,頑固低音的複音唱法是他的特色。單旋律的歌謠喜歡以獨唱和齊唱的方式呈現,獨唱是指一個人在沒有樂器伴奏的情況下以清唱的方式,魯凱族大型聚會的喜慶,多半都是同樂共歌,清唱的方式反而不多,常用於童謠或獵首功績的英雄報功。而齊唱的方式熱衷在生活性的歌謠與舞曲,族人成群可以歡慶普祝眾情都能對唱共鳴,內容多數可以同感而呼應。魯凱族的祖先們,相信歌謠的產生和開唱,是因為看著溪水流動而仿學著,溪水的律動變化萬千,自由又任意,依著河道山石,急緩隨形,在山林澗谷被養育的魯凱族人的歌唱,也有這種大自然的特質,他們的山歌演唱既自由又隨興,一如他們對流水歌謠的比喻。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