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岩田式洗眼器

台灣早期民間醫藥衛生環境落後,在眼疾方面,以「砂眼」流傳最為猖獗,在民國四、五十年代,國民(小)學校級任老師在早上晨間檢查課時,還得幫學生點砂眼藥膏。民間的眼藥水也成為暢銷的成藥。診所治療眼疾,使用一種稱為「洗眼器」特殊的器材,「洗眼器」由吸藥水管與接藥水瓶兩部分組成,使用時先以吸藥水管吸取藥水,然後吸藥水管向上,藉由吸管中段的橡膠環,塞於接藥水瓶的口部,緊密結合,接藥水瓶上部罩住眼睛四周,擠壓吸藥水管底端的小氣囊,讓藥水噴洗眼睛,藥水最後流入接藥水瓶內。洗眼器裝於一個方形小紙盒,盒上商標印有小女孩洗眼的畫像,以及「岩田式洗眼器」等中英文字款。

基本資訊

  • 其他貢獻者
    左羊出版社 ZuoYangPublsihingHouse
  • 創作日期
    1940
  • 地點名稱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
  • 緯度
    25.101992/25.1023
  • 經度
    121.548663/121.54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