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銅鐘

鐘在古時候有報時,聚集眾人的功能。在佛教及道教的寺廟中皆有,是重要的法器,一般寺廟大多在左側懸鐘,右側掛鼓,設有鐘樓及鼓樓,日常的誦經及法事時常伴隨著鐘鼓的敲奏,通常在清晨時先叩鐘、後擊鼓;夜間就寢時先擊鼓、後叩鐘,因此有晨鐘暮鼓的說法,若有信眾請神謁見或返駕時,也會敲鐘擊鼓表示迎接或歡送之意。而鐘鼓聲除了報時,更有警醒世人之意,期待人們藉著鐘聲提醒自己把握光陰,切莫虛度時光。 新莊廣福宮正殿所展示的這座古銅鐘,在1882年(清光緒八年)的那場火災中摔壞毀損了,但若仔細觀察,依舊可以在古鐘上看到三山國王的字體,然而與之配套的鼓卻已尋不到蹤跡,這個已經破損的古銅鐘雖然再也無法敲響,進行它報時的功能,卻也成為了文物被展示在正殿一角,見證了廣福宮悠久的歷史。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鄒岱君
  • 貢獻者
  • 創作者
    廣福宮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1/24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