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墨雲龍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水墨雲龍》(館藏編號112-00210),為林玉山創作於約1951至2004年的設色作品,畫面右下角為篆書字印「玉山」。 畫面一條表情兇猛的龍,身軀呈現S型盤旋於雲中,見首不見尾,體態矯健,龍爪雄勁,眼神炯炯,尤其是飄動的龍鬚相當自然生動。由於「龍生於水,凌於雲」之說,因此畫龍必定加上濃雲或波濤,使龍隱約其間,增添神秘感,林玉山這幅《水墨雲龍》也是如此詮釋。龍的周遭烏雲密布加上閃電,透過墨色較深的暈染方式更襯托出龍的神秘力量,下方波濤的墨色較淡,且運用筆鋒勾勒浪花輪廓,再用淺墨暈染,呈現波濤洶湧的動勢。整體作品透過寫意的手法描寫龍盤旋的姿態,筆墨收放自如,展現奔放的氣勢,加上龍首身的淺黃設色,生動地呈現象徵祥瑞的動物。 林玉山(1907-2004),本名林英貴,出身嘉義市,父親經營風雅軒裱畫店(今成仁街),從小因家庭環境關係耳濡目染下學習傳統水墨繪畫。1923年跟隨伊坂旭江學習南畫,並與亦師亦友的陳澄波(1895~1947)一同寫生切磋畫藝,1926年赴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日本畫科學習,除臨稿外,也進行實地寫生創作。1927年以作品《水牛》、《大南門》入選臺展,與陳進(1907~1998)、郭雪湖(1908~2012)並稱「臺展三少年」。創作風格融合了東方傳統繪畫的筆墨韻味與西洋畫的空間感與用色。1951年開始任教於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作育英才無數。在戰後國畫潮流下創作風格改以水墨畫為主,呈現多樣化的繪畫表現。是臺灣非常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51~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