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草蝦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草蝦》(館藏編號112-00193)是張萬傳的速寫作品,係由張萬傳的媳婦黃秋菊女士捐贈予本館典藏。作品描繪於速寫紙上,以炭筆為表現媒材,背景則呈素白。畫家運用變化多樣的炭筆線條,在粗細、深淺之間精妙轉換,細緻地刻畫出草蝦的造型特徵。畫中的草蝦頭部朝向左上方,腹部略微平躺,如此的角度展現出蝦頭光滑的甲殼質感和長短不一、錯綜複雜的觸鬚結構。同時,草蝦節節分明的身形與腹足等細節也被一一勾勒出來,顯示出張萬傳對草蝦外觀的深入觀察與表現力。 本件作品推測創作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屬於張萬傳後期大量描繪魚類海鮮題材的靜物畫之一。 張萬傳(1909-2003),出生於淡水,後遷居臺北市太平町附近(今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至三段)。早年曾於石川欽一郎指導的「臺灣繪畫研究所」(後改名為「臺灣洋畫研究所」)習畫。1930年代赴日,考進帝國美術學校西畫科,因課程不符期待而退學,後持續在川端畫學校習畫。回臺灣後,與畫友組成「MOUVE(ムーヴ)美術集團」;1954年,他再與(1912-1996)、陳德旺(1910-1984)、張義雄(1914-2016)、廖德政(1920-2015)、金潤作(1922-1983)組織「紀元畫會」,兩者皆主張尊重成員的創作自由。張萬傳的繪畫風格以狂野奔放著稱,但他也非常注重對物件形體與造型的掌握,特別是在速寫作品中,更能看到他對素描的勤勉練習。本件速寫作品中,即可見到張萬傳對物件肌理和線條的細緻琢磨。與他其他表現狂野風格的作品相比,這幅作品的線條運用顯得更為謹慎,展現了他在描繪此類魚蝦題材時對於造型細節的追求。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80-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