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斑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石斑》(館藏編號112-00181),是張萬傳的水彩作品,係由張萬傳的媳婦黃秋菊女士捐贈予本館典藏。作品左下方具作者署名「CHANG-万.」。 畫面描繪了一隻石斑魚,魚的整體身形呈現半圓弧形,渾厚的嘴部微微張開,魚眼圓睜,魚肚隆起,下垂的魚尾強化了這種彎曲的姿態。雖然背景留白,但透過石斑魚的形狀與狀態,似乎隱喻它正橫躺在砧板上,是等待烹煮的食材。在設色方面,作者以炭筆勾勒魚的輪廓,並使用黃、藍、黑等水彩顏料點綴、暈染魚身的細節,強調其特徵,大膽的筆觸顯現張萬傳的繪畫特色,也讓整體畫面更具立體感。 本幅作品未有紀年,推測屬於張萬傳1980年代後大量創作魚類海鮮之靜物畫主題的其中一件,創作於1980至1990年代之間。 張萬傳(1909-2003)出生於淡水,1930年代赴日學習繪畫,曾就讀於帝國美術學校,而後進入川端畫學校學習。他的創作風格以豪放、率性和強烈的色彩運用而著稱。在題材方面,無論是風景、人物還是靜物,張萬傳皆有涉足。而在靜物畫中,他的魚畫系列作品尤具代表性,甚至在藝文界以喜愛吃魚、畫魚而聞名。張萬傳曾自述,他喜歡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魚不僅是生活中的常見食材,還是一個絕佳的繪畫題材。透過細心的觀察,他發現每隻魚都有獨特的形體與色彩,這種細膩的觀察深深吸引了他,促使他持續以魚為創作主題,並延續了數十年。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80-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