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海鱸、平瓜魚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海鱸、平瓜魚》(館藏編號112-00180),作品右下角具作者署名「万. CHANG.」,係由張萬傳的媳婦黃秋菊女士捐贈予本館典藏。 張萬傳刻意呈現海鱸與平瓜魚在身形特色上的對比,並在構圖上展現出巧思,讓兩魚並置的畫面更具趣味性。畫面中,海鱸的身形較長,尾部上翹,呈水平橫置;而平瓜魚則較為寬扁,尾部收斂,採用斜線構圖。色彩方面,兩魚的魚身皆以藍綠色調為主,而海鱸局部輔以橘紅和淡黃色,平瓜魚則以黃色點綴魚嘴、魚鰭、魚腹和魚尾等細節部位。此外,作者運用黑色簽字筆強調了兩魚的魚頭、魚鰭和背部等輪廓細節,展現了他習慣的用筆特色。 在媒材運用上,張萬傳展現了極高的多樣性,他擅長油畫、水彩、蠟筆、炭筆以及鉛筆速寫。特別是速寫作品的數量龐大,佔據了他創作的重要部分。這些速寫大多是為正式的油畫或水彩作品所作的練習,由存世數量之多可見,張萬傳在日常創作中極為勤奮,並透過速寫不斷精進自己的技法和藝術表現。 本幅作品未有紀年,推測屬於張萬傳1980年代後大量創作魚類海鮮之靜物畫主題的其中一件,創作於1980至1990年代之間。 張萬傳(1909-2003)出生於淡水,1930年代赴日習畫,受當時巴黎派畫家風格的影響,逐漸從學院訓練中脫離,並最終決定從帝國美術學校退學。這段經歷促使他日後的創作風格更趨向於野獸派的奔放自由,展現出超脫世俗的前衛精神。張萬傳的藝術風格以豪放、率性和強烈的色彩運用著稱。他也欣賞野獸派畫家喬治·盧奧(Georges-Henri Rouault,1871-1958)透過黑色線條來區隔色彩並強調輪廓的手法,這種特色在張萬傳的許多作品中亦可見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80-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