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鮭魚頭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鮭魚頭》(館藏編號112-00173)是張萬傳的水彩作品,係由張萬傳的媳婦黃秋菊女士捐贈予本館典藏。使用的媒材包括炭筆、水彩和藍色原子筆。畫中的鮭魚頭放置在白色敞口的深盤中,魚塊呈現出緩緩向盤內凹陷的弧度,使魚頭和魚肉切面略微朝上,露出鮭魚厚圓的魚吻、圓形的魚眼以及亮橘色的魚肉。左前方的香菇作為佐料,以一上一下的構圖方式,讓畫面更加活潑生動。作者最後以藍色原子筆加強了鮭魚的下巴、魚鰓、胸鰭、腹部與香菇蒂頭等輪廓,增加了畫面的細節和層次感。 本幅作品未有紀年,但由作者熟練地以流利且簡約線條捕捉魚形輪廓來看,推測本件作品是張萬傳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之間的創作,當時正值其以漁獲海鮮為主題創作的高峰期。 張萬傳(1909-2003)的創作受到了巴黎派畫家的啟發,如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1883-1955)、史丁(Chaïm Soutine,1893-1943)、和佐伯祐三(1898-1928)等人。其中,史丁以描繪動物肉塊的主題著稱,即成為張萬傳的關注對象。本件作品即展現了張萬傳對史丁的致敬。 張萬傳早期曾於石川欽一郎(1871-1945)的「臺灣繪畫研究所(後改名為「臺灣洋畫研究所」)」習畫,而後赴日習畫,曾考進帝國美術學校,退學後持續至川端畫學校學畫。在1930年代,張萬傳赴日本東京學畫時,立刻受到從巴黎返國、風靡畫壇的日本畫家的影響,亦受到巴黎派畫家倡導的開創新時代畫風與立足新時代精神的感染。張萬傳曾加入臺陽美術協會,並與好友洪瑞麟(1912-1996)、陳德旺(1910-1984)、陳春德(1915-1947)及許聲基(呂基正,1914-1990)共同發起「MOUVE(ムーヴ)洋畫集團」。MOUVE洋畫集團不同於其他依畫風或創作形式組成的畫會,而是強調自由開放,尊重會員各種創作方式。作為核心成員,張萬傳的反制度、反固守精神,以及追求創作熱力的目標,為他在臺灣美術史上奠定了重要的地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80-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