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甘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紅甘》(館藏編號112-00172)是張萬傳的水彩作品,係由張萬傳的媳婦黃秋菊女士捐贈予本館典藏。畫面中以白色長橢圓盤為中心,盤中料理好的紅甘魚呈右上、左下的排列方向,與同樣呈斜線排列的刀具、水果、調味罐和餐巾形成交叉對角線構圖。整體色調大膽鮮明,背景的冷色調與餐桌的暖色調,以及餐盤中的魚與桌邊水果、調味罐之間的強烈對比,展現了色彩的張力。搭配大筆揮灑般的筆觸,使整幅畫作呈現出奔放而明快的風格。本幅作品中,張萬傳也運用了黑色蠟筆快速勾勒魚形輪廓、餐盤、刀具、桌面,凸顯物件的輪廓線,為其繪畫表現的特色。 本幅作品未有紀年與作者署名,推測是1980至1990年代之間的創作,屬於張萬傳後期大量創作魚類海鮮之靜物畫主題的其中一件。 魚與蝦是張萬傳(1909-2003)靜物畫中最具代表性的題材之一。張萬傳畫魚的原因有許多,也隱含了許多意義。1947年,228事件後,張萬傳為避禍遷居金山,時常到近海捕魚,過著捕多少、吃多少的生活,這段經歷讓魚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象徵。張萬傳的父親極愛吃魚,甚至被暱稱為「阿魚仔」,因此張萬傳的魚畫中也蘊含著對父親的深情追憶。此外,張萬傳對謝國鏞(1914-1975)的感謝之情也融入他的魚畫中。謝國鏞是張萬傳在廈門結識的好友,後來成為「MOUVE(ムーヴ)洋畫集團」(1941年改名為造型美術協會)的核心成員之一。每當畫會在南部舉行時,家中經營魚塭的謝國鏞總會熱情款待海鮮佳餚,這段往事也成了張萬傳畫桌上魚時心中不滅的回憶。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80-200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