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拉倫

拉倫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拉倫》(館藏編號112-00168)是張萬傳的速寫作品,係由張萬傳的媳婦黃秋菊女士捐贈予本館典藏,左下角有作者簽款「万」。媒材為炭筆、臘筆及素白紙張。本幅作品尺幅不大,魚的大小與畫紙的橫向寬度幾乎相當,魚頭及魚尾緊貼著畫紙邊緣,突顯了拉倫的體型細長。畫家以粗黑線仔細勾勒出魚的整體輪廓,並運用炭筆搭配蠟筆的暈染技法,細緻地描繪從魚頭到魚背、魚鰭、魚尾的紋理,展現出魚光滑的質感。 本幅作品未有紀年,推測是1980至1990年代,屬於張萬傳大量創作魚類海鮮靜物畫之一。 張萬傳(1909-2003)1929年進入由石川欽一郎指導的「臺灣繪畫研究所」習畫,結識了畢生好友洪瑞麟(1912-1996)與陳德旺(1910-1984),並在當時受到前輩陳植棋(1906-1931)的鼓勵而赴日學畫。1931年,張萬傳考取東京帝國美術學校西洋畫科,但認為學院中的制式課程與所求不符,辦理了退學,轉而將時間投入川端畫學校,專心學習各種繪畫技巧。1936年加入了臺陽美術協會,隔年與畫友另成立「MOUVE(ムーヴ)洋畫集團」(1941年改名為造型美術協會)。1952年,張萬傳再度加入臺陽美協,1954年,他再與洪瑞麟、陳德旺、張義雄(1914-2016)、廖德政(1920-2015)、金潤作(1922-1983)組織「紀元畫會」,1955年又退出臺陽美協,此後便不再參與主流畫壇活動。MOUVE洋畫集團與紀元畫會皆以追求自由創作的精神為目標,這一理念也在張萬傳的作品中得到體現。張萬傳的創作著重以強烈的色彩、奔放的筆觸來表達情感,其創作量豐富,風景、人物、靜物皆是他常繪製的主題。其靜物畫中,特別喜愛以日常生活所見的餐桌魚蝦為主題。他曾言:「畫的東西與生活相關,才有意義。」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拉倫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400016048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其他: 1980-2000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