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邁古洞外苑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清邁古洞外苑》(館藏編號112-00121),為藝術家林玉山於1985年創作的彩墨作品。藝術家於畫面左上方題識:「乙丑晚冬重來泰北清邁探勝,於古洞外苑即景。桃城人玉山。」,並有陰刻鈐印:「桃城散人」及陽刻鈐印:「玉山」。左下方也有一方陽刻鈐印:「法無定相」。此作為藝術家在泰國清邁的寫生作品,採用右下角到左上角的邊角構圖方式,呈現陡峭的山徑與嶙峋的山壁。前景右側有一座大型白色佛塔,左側則以石塊及草地營造通向佛像及山壁的路徑,中景黃銅色的佛像身形瘦長,趺坐於白色圓形傘蓋下,佛像旁則以直角型皴法描繪當地岩壁的特殊地貌,並以深淺不一的圓點表現叢生於岩壁上的攀緣植物。上方則有兩座較小型的佛塔及遠樹,以遠近法延伸畫面的空間感。 林玉山早期以膠彩創作為主,戰後則致力於水墨創作發展,嘗試結合西洋畫、水墨畫、膠彩畫的各種技法,根據描寫物象採用不同的皴法或技巧,傳神地描繪物之生意,成就其獨特的彩墨創作風格。 林玉山(1907-2004)出生於嘉義市,本名林英貴。父親於嘉義市米街(今成仁街)經營風雅軒裱畫店,自幼學習裱畫店畫師繪製花鳥、人物、神像的傳統水墨技法,少時跟隨日本南畫家伊坂旭江學習南畫,於1926年赴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習畫。1927年以作品《水牛》、《大南門》入選第一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與同年入選臺展的陳進、郭雪湖並稱「臺展三少年」。1928年與嘉義書畫同好成立第一個由臺灣人組成的東洋畫繪畫團體「春萌畫會」。戰後前往臺北求職,1951年任教於省立師範學院國畫科(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作育英才無數。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8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