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爭執」及鋅版組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爭執」及鋅版組》(館藏編號112-00082),為周瑛的鋅版畫創作及鋅版原作,推測可能完成於1940-1960年代,畫面下方鈐有「周瑛」朱文印一方。《爭執》畫面上有兩位主角,左側頭上梳有一個髮髻者應為母親,右側可能是兒子,兩人互相看著對方,雙方的嘴巴都向著對方說話。由於孩子的手搭扶在母親雙臂上,他的身體也傾向左側的母親,這樣的姿勢傳達出來的,似乎是孩子有事想說服母親。《爭執》畫面布局以黑色部分為多,僅畫面中央及兩人頭頂上方有部分留白,畫面整體色階變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周瑛在其他版畫作品很少使用大片細碎的圓點肌理來襯托,但這樣的肌理卻大量出現在《爭執》的背景中,如圍繞在兩人頭部及身邊的大片圓點。因此或可推測,周瑛在這件作品上可能正在嘗試某種鋅版腐蝕技法,而未將重點放在黑白層次的細緻處理上。 周瑛(1922-2011),出生於中國福建省長汀,原名周林長。1942年畢業於省立永安師範學校(原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科,1948年來臺,任教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至1988年從教授職退休,作育英才無數。周瑛早期木刻版畫受「福建地區木刻運動領袖」宋秉恆(1912-1991)的影響甚鉅,即周瑛所學習的是魯迅於1930年代提倡之社會寫實木刻版畫風格。約1960年代,周瑛的創作風格開始轉向現代主義,有了不同以往的表現面貌。周瑛參與許多國內外展覽,如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展、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等,並舉辦多次個展。1983、1987年的國際版畫(雙年)展更榮獲文建會主委獎。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40-196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