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愛國情操」及木版組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愛國情操」及木版組》(館藏編號112-00078),為周瑛的木版畫作品及木版原件,作品旁鈐蓋「周瑛」朱文印一方。有研究者認為此作可能完成於1949年左右,且與1950前後臺灣之「戰鬥文藝」思潮有關。《愛國情操》上的主要人物是出現在畫面右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中正(1887-1975),他側身面對觀眾,巨大的上半身佔據整個畫面近三分之一位置。蔣中正的右手食指向左直指,帶有目標正在前方之意;而中華民國國旗在其後向右飄揚,則有指向自由中國所在之處的意味。《愛國情操》畫面背景從下往上共分三個層次來表現。周瑛在最下排安排著呼應「士農工商」的典型人物,最右為軍人,其左為農夫,再左戴紳士帽者應為商人身分,商人左側之女性或為士人代表,至於女性左側頭戴工人帽者應為工人。第二個層次是從近至遠的數排軍人,軍人群體正好圍繞在蔣中正右手後方,似乎已整裝待發,只待一聲令下。至於畫面最後方則是為數眾多的人民,他們的背景是象徵國家蒸蒸日上的幾個巨大煙囪,人們持著標語布條甚至振臂高舉表達他們對領袖的支持。整體而言,這件作品所呈現的正是符合當時社會氛圍的主題,即領導者一呼百應、眾人附和,勢必反攻復國之理想願景。此作另可與《老兵》(112-00071)一起討論,二作均反映出同一時代之文藝思潮與政治相應的藝術表現。 周瑛(1922-2011),出生於中國福建省長汀。1942年畢業於省立永安師範學校(原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藝術科,1948年來臺,任教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988年從該校退休。周瑛早期木刻版畫受「福建地區木刻運動領袖」宋秉恆(1912-1991)的影響甚鉅,即周瑛所學習的是魯迅提倡之社會寫實木刻版畫風格。周瑛多次參與國內外展覽並獲大獎,如他曾榮獲國際版畫(雙年)展文建會主委獎。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4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