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台灣塔》(館藏編號112-00059)版畫,創作技法為蝕刻銅版,兩版分次套色,為陳國展創作於2005年的作品。作品下方為版畫國際通用落款,依序為版次「2/20」、主題訂為「台灣塔」、作者簽名「陳國展」、創作年代為「2005」、最右側有篆文「展」字印。 畫面中塔的下方皆是用木基架支撐,細緻的線條描繪出木頭的紋理質地,仔細看塔的支架上刻有Made in Taiwan的英文縮寫,支架下方洶湧的波浪中還有許多人正在努力地往上爬,支架後方點綴了不少條碼與文字增加許多神秘感,而塔的上方則是以粗線條做Z字型以連續的筆觸左右反覆塗抹,特別的地方是塗抹中帶有飛白的筆觸。陳國展曾在其《陳國展七十回顧展:寫實世界的邂逅》專輯中註記:「脆弱的木塔幾經風雨摧殘重生茁壯,幾經色彩迭換輪替仍舊岌岌可危,令人憂心。」說明此作畫面中岌岌可危的木塔代表的是政黨輪替下的臺灣,他憂心於臺灣的政治亂象、內憂外患,因此創作此作品。 生長於二戰時期的陳國展(1937-2024)藝術啟蒙於池振周(1909-1978),從屏東師範學校(今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畢業後遠赴臺北向張義雄(1914~2016)學習素描和油畫,在藝術技巧與觀念各方面都奠定下深厚的基礎。創作方面陳國展總從閱讀或旅行中尋找靈感,主張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喜愛透過寫生尋覓各式各樣新意的題材。後期受到廖修平(1936-)影響全心投入銅版畫創作,創作的作品不計其數,其表達的意念相當簡樸有韻味,並運用版畫的複數原作特色推廣社會美育,在文化推動方面是臺灣功不可沒的一位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