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潘重規致汪中函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潘重規致汪中函》(館藏編號111-00229),為1963年潘重規於香港寄到臺灣給汪中的信件。 信件釋文為:「履安仁弟文席,手書誦悉,札記已退回,以後當分批陸續寄上。不諳手續致遭損耗(此次略說攷索,幸得通過,想亦費力不少),經一事長一智,此語為不虛耳。數月前(寒假期間)曾購藝文印皇清經解,即寄札記六十冊抵賬,又曾付寄世界十冊外,此即未批發矣。樂府詩舊稿。去歲為人生雜志編輯人所見,堅索,界人生刊出,並欲為印單行本。因雜志社印刷不佳,故已收回自印,刻正在排版中,俟印成亦當陸續寄上。今年多地亢旱,而香港為甚。月來隔日僅供水四小時,自本週末起,又將改為四日供水一次,居民之苦不堪言狀,不處香港不知水之為貴也,一嘆。匆復即頌。俪祉。(廣文二次付書已到)五月廿九日重規頓首。內人小女同候」 信封上收件人處為:「台灣台北市師範大學國文系 汪履安先生 台啓」,寄件者為「香港九龍新亞書院 研究所潘重規寄」。於信封郵戳上可見的英文字為「MA TAU WAI」馬頭圍,按當時香港郵戳形式,後面沒印出者應還有「HONG KONG」香港。按照郵戳時間,可了解信件的寄出時間為1963年5月30日下午5點,為潘重規完信隔日。 潘重規(1908-2003),字石禪,原籍中國安徽省婺源,本名崇奎,章太炎先生易名為重規,1949年畢業於中國南京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1949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任職中文系教授,1951年來臺,陸續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東吳大學任教。其詩經研究、敦煌學研究、紅樓夢研究為文壇上的著名大家。汪中1947年於中國安徽大學中文系曾受教於潘重規,待潘重規1951年來臺於師範大學任教後,汪中也考上師範大學,又成為潘重規的學生,因此視潘重規如師如父。 汪中(1925-2010),字履安,號雨盦,或自署雨公、愚公。生於中國安徽省安慶,祖籍為安徽桐城,桐城舊稱龍眠,故其亦自稱「龍眠」,其祖籍雨壇鄉落於桐城,亦自稱「雨壇鄉人」。汪中於1949年來臺,曾任教於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其書法、詩詞造詣甚深,於臺灣文壇影響深遠。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6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