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潘重規致汪中函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潘重規致汪中函》(館藏編號111-00225),為潘重規寫給學生汪中之信,使用信封一只,信箋一張。信封為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出品,信紙則為「紅樓夢定本稿紙」,然潘氏書寫於稿紙未有格線之背面。信封正面書:「外書二冊。煩帶致師範大學國文系(和平東路一段)汪教授履安。手啓。潘重規託」;背面則寫:「麗水街33巷32弄東一號僑教館」。 信封與信紙皆以墨筆行楷書成,信箋內容如下:「履安仁弟足下。門人陳君慶浩現任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院員。擬於日內訪台。搜輯資料。故宮博物館。中央圖書館等學術機構。可資利用之。文物極多。陳君因須趕返巴黎籌辦東方學會開幕事宜。在台不能久留。盼吾弟廣為介紹。多予協助。是幸至感。匆頌。儷祺。六月廿日重規頓首。拙稿二冊前擬面致。茲託陳君帶上。詧(察異體字)入。規又及」,其中「盼吾」一句下另有小字:「投筆集彭君如未寄出。可託陳君帶港」。 潘重規(1908-2003),中國安徽省婺源人。早年師從章炳麟(太炎,1869-1936)、黃侃(季剛,1886-1935),深習文字、聲韻、訓詁小學,旁及經子詩詞、《紅樓夢》考證,尤於敦煌學蜚聲國際。潘氏本名崇奎,小名夢祥,章太炎為之易名為重規,以比美唐代之李百藥。潘重規曾任教中國上海暨南大學、中國安慶安徽大學,繼而泛海任教香港新亞書院,來臺後則任教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即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汪中(1926-2010)於1947年時,為潘氏於中國安徽大學中文系之學生,來臺後,於1950年轉考進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再入潘重規門下學習。汪中畢業後回師大任教,即是受潘重規邀請。 本信之書寫時空,應為1968年後,1973年以前。因1973年,潘重規從香港中文大學退休,所以該年後應不會再有從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寄出之信件。又信中提及於法國國家研究院任研究員之學生陳慶浩,是於1968年取得新亞研究所中國文學碩士學位,所以必然是在此年後赴法深造與工作。綜上考量,本信寫作年代之上限必晚於1968年後,下限則在1973年以前。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68-197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