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汪中致沈秋雄函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汪中致沈秋雄函》(館藏編號111-00213)為汪中寫給沈秋雄的一封信件,附有信封一枚,信封上有寄件人和地址「大韓民國,大田市,儒城,忠南大學校,文科大學中語科,沈教授秋雄道啟」,寄件人地址「臺北新生南路三段十六巷十四號四樓」,署名「汪寄」,1984年沈秋雄在忠南大學擔任交換教授,所以汪中透過國際郵件和沈秋雄聯絡。內文由行草書寫於淺褐信紙之上,信紙上印有松竹飾紋。款識處用印朱文「安安廬主」一枚。 釋文如下:「伯時賢友惠鑑,暑間旅遊美西,忽忽兩月有餘歸來,而吾友與雄祥皆相將翱翔遼海。馳念何似,得月之六日寄來華翰始悉,興居佳勝。有鶴山淳孝,舊雨之歡。秋山紅樹鵲噪弄羽,其情如在目前,殊堪想像也,雄祥頃亦有書來,知懽(同「歡」)會談讌興復不淺耳,宋政憲君寄書及計劃均已奉到,行役匆匆不遑作畣,殊為歉然,遲即作報。僕歸後勞于授讀,並赴東海研究所。雙週一往楊君承租之約,不能辭也,此間秋盡已有涼意矣,草草不盡萬一,并頌學祉,甲子小春之朔,雨盦頓首」。信中汪中告訴沈秋雄,夏天剛去美西旅遊兩個月,已經收到他的來信,提到與均是韓國忠南大學教授的趙鶴山與洪淳孝兩位好友見面。信中也提到汪中其他學生,文中「雄祥」應為蔡雄祥,和「宋政憲」以及此封信件的收件人沈秋雄都是汪中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曾指導過的學生。信件主要內容聚焦在和學生之間的問候,與分享旅行經歷及當前近況。 汪中(1926-2010),字履安,號雨盦,中國安徽省桐城人,於23歲來臺之後,拜入「寒玉堂」溥心畬門下習詩書。長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後,又受邀至東海大學執掌教鞭。汪中在古典詩文創作與研究上有很高的成就,亦愛好書法,臨習的範圍極廣,涵蓋米芾、張旭、懷素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