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讀鄭道昭碑和陶擬古第一行書小品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讀鄭道昭碑和陶擬古第一行書小品》(館藏編號111-00203)。為一小字行書作品。釋文如下:「唐代重楷書,亟稱顏與柳。北魏鄭摩崖,文公名譽久,向來學漢分。此實中道友。端凝瘦亦勁,悔契殷勤酒,性分缺沈靜。於此遂相負。楷則必疎朗,姿勢取寬。厚澆薄,自近俗拘之一何有」。款識:「讀鄭道昭碑和陶擬古第一雨盦」。「鄭道昭碑」以文中資訊「北魏」、「鄭摩崖」等內容推斷應為《熒陽鄭文公之碑》(511),內文探討書法的風格,認為楷書應當寬闊疏朗,避免過度拘謹。下鈐白文兩枚「汪」和「中」。整體上,大量流暢纖細的帶筆、提按流暢的點畫和許多圓弧的筆畫,使整體給人妍美的視覺印象。在特定的筆畫,可能因為快速的書寫速度、筆毫軟硬等因素,例如「文」中的捺、「名」中的撇、「向」左方豎畫、「勤」的右側「力」偏旁,這些改變書寫力道或方向的之處,出現邊緣崎嶇不規整的線條,有點類似石碑雕刻的痕跡,使秀麗的風格中增添一些古樸的風味。 汪中(1926-2010),字履安,號雨盦,安徽桐城人,於23歲來臺之後,拜入「寒玉堂」溥心畬門下習詩書。長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後,又受邀至東海大學執掌教鞭。汪中在古典詩文創作與研究上有很深的成就,亦愛好書法,臨習範圍極廣,涵蓋米芾(1051-1107)、張旭 (685-759)、懷素 (737-799)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49-201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