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節臨張旭「古詩四帖」草書條幅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節臨張旭「古詩四帖」草書條幅》(館藏編號111-00201)為汪中臨摹部分張旭《古詩四帖》(遼寧省博物館)的作品,釋文如下:「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龍泥印玉簡,大火鍊真文」。無款識,下鈐兩枚於卷末,先是白文「雨盦汪中之鉨」,再來是朱文「龍瞑山樵」。詩句闡述皇宮內外的壯麗景象,通過自然景觀、神話意象和皇權符號,傳達出一種莊嚴神聖、充滿神秘感的氛圍。張旭不強調方折,多採圓轉的筆法,使整體流暢行雲流水的特點在《古詩四帖》發揮得淋漓盡致。此條幅雖然為臨摹張旭《古詩四帖》之作,但可以看到多處的行筆停頓轉折之處,例如「龍」的右邊偏旁,不同於張旭(685-759)完全以4個圓轉完成,汪中在行筆過程,數度停下毛筆改變書寫方向,形成多個轉折處。除了轉和折的筆法差異,兩件作品在中側鋒的運用上也有很明顯的差異。張旭擅長以中偏鋒的轉換營造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汪中則是更多的使用中鋒完成圓潤的點畫,做出更豐富的提按。整體來說,用筆的差異使此條幅不同於張旭《古詩四帖》渾然天成的瀟灑風格,呈現更為溫潤的風貌。 汪中 (1926-2010),字履安,號雨盦,中國安徽省桐城人,於23歲來臺之後,拜入「寒玉堂」溥心畬(1896-1963)門下習詩書。長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後,又受邀至東海大學執掌教鞭。汪中在古典詩文創作與研究上有很深的成就,亦愛好書法,臨習範圍極廣,涵蓋米芾(1051-1107)、張旭(685-759)、懷素(737-799)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49-201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