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節臨顏真卿「送劉太沖敘」條幅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節臨顏真卿「送劉太沖敘」條幅》(館藏編號111-00197)為一行楷條幅,下鈐兩枚,先是白文「桐城汪中之章」,再來是朱文「雨盦長年」。這段文字介紹了劉太沖的家世背景和他本人的品行,劉太沖來自彭城的名門,家族自宋朝以來一直傳承儒雅之風,他本人也以品行高潔和文學成就著稱。釋文如下:「劉太沖。彭城之華望者也。自開府垂明於宋室。澤州考績於國朝。道素相承。世傳儒雅。尚矣。夫其果行脩潔。斯文彪蔚。鄂不照乎栘華。龍驥驤乎雲路。則公山正禮。策高足於前。沖與太真。嗣家聲於後有日矣。昔余作郡平原,拒胡羯而請與從事。掌銓吏部」。款識:「辛亥仲冬用東瀛雞鳴筆臨顏魯公序,雨盦」。此作品為汪中節臨顏真卿《送劉太沖敘》條幅,顏真卿《送劉太沖敘》歷史流傳尚有許多需考查之處,本條幅與王澍《臨戲鴻堂本顏真卿送劉太沖序》(1728,國立故宮博物院)內文相同。顏真卿的書風一改唐代承襲自魏晉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妍麗書風,轉換為樸實不加雕琢的風格。此條幅以寬鬆平穩的結體、獨特的筆意展現質樸的風格,例如「劉」、「脩」、「蔚」、「事」中的豎勾,豎畫以中鋒書寫,線條圓潤,過程中毛筆像是遇到阻礙一般,走走停停,小幅度的頓挫使線條具有古拙之氣,在勾的部分,先小幅度的提筆,再以圓轉的方式改變筆畫行進的方向,漸漸的改變筆毛行進方向,使筆畫溫潤質樸,類似的用筆貫穿此條幅,汪中以中鋒圓潤線條、豐富頓挫、圓轉呈現柔和淳樸的視覺印象。 汪中 (1926-2010),字履安,號雨盦,中國安徽省桐城人,於23歲來臺之後,拜入「寒玉堂」溥心畬(1896-1963)門下習詩書。長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後,又受邀至東海大學執掌教鞭。汪中在古典詩文創作與研究上有很深的成就,亦愛好書法,臨習範圍極廣,涵蓋米芾(1051-1107)、張旭(685-759)、懷素(737-799)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7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