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節臨東漢「張遷碑」隸書四聯屏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節臨東漢「張遷碑」隸書四聯屏》(館藏編號111-00190)。為隸書聯屏作品。釋文如下:「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於留」。款識:「龍眠雨盦」。下鈐兩枚,先是白文「桐城汪氏」,再來是朱文「履安印信」。內文大意介紹張遷家族源遠流長,歷史背景顯赫。此聯屏為汪中臨習《張遷碑》之作,臨書目的大致為兩種。一種為以師法古人,將其作為書法學習的對象,較追求型態相似,用筆、結構、墨色濃淡盡量追求相近。而另外一種為追求臨習對象之神韻,甚至重新再創作,以新的角度詮釋。對比此四聯屏和《張遷碑》,此幅作品應為後者,汪中在字體結構上重新以現有的章法佈局考慮,適當的採用更緊密、或更寬鬆的結體。將部分字體拉長,如「出」、「自」等,而部分字體因應和旁邊字體的搭配,採用更寬扁的結構,如「中」、「張」、「再」,例如拉長「張」之後,多個筆畫和隔行的「詩」對齊,類似的選擇還有「在」和「興」,這些因為筆畫而串連的字,協調多變的用筆。讓整幅作品顯得和諧卻不呆板,進一步詮釋《張遷碑》古拙充滿意趣的神韻。 汪中(1926-2010),字履安,號雨盦,安徽桐城人,於23歲來臺之後,拜入「寒玉堂」溥心畬門下習詩書。長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後,又受邀至東海大學執掌教鞭。汪中在古典詩文創作與研究上有很深的成就,亦愛好書法,臨習範圍極廣,涵蓋米芾(1051-1107)、張旭 (685-759)、懷素 (737-799)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49-201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