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水墨書畫名家冊頁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臺灣水墨書畫名家冊頁》(館藏編號111-00168)彩墨作品,是藝術家黃光男及18人等,1989年至2021年所分別創作,並於2021集結成冊的作品。作品一共分為兩冊,共23頁。藍色函套封面題簽為「臺灣水墨畫名家冊頁 辛丑歲 黃光男」,印章為朱文「竹泉堂」、白文「黃光男印」。淺黃色冊頁封面題簽為「臺灣水墨畫名家冊頁 辛丑年 黃光男署」,印章為朱文「竹泉堂」、白文「黃光男印」。內頁題字為「乾坤引瑞氣,大道即青天,大地皆美滿,人間得閑閑。辛丑歲石坡黃光男書於竹泉堂」,並有二印章朱文「郭秋燕過眼」、白文「黃光男」。 內頁上大多有落款及鈐印。黃光男所繪者為其中五頁,主題包括:柿子、芋頭、洋蔥、老梅樹與喜鵲、南瓜,技法為作者擅長之傳統水墨花鳥小品,透過日常事物傳達時節趣味,或表作者心志,深具文人畫風格。以其中「柿子」頁為例,作者描繪了一枝結滿柿子的樹枝,旁邊還有一隻蚱蜢。畫中的柿子色彩鮮潤飽滿,樹枝線條簡約,與橘色的柿子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秋色之美。 除了以上作品為黃光男所繪,內頁所含其他作品分述如下: 林進忠畫浪濤,作者運用淡墨及留白,描繪海浪捲起來的樣子,左上角濃墨形塑較高的岸邊,有著厚重的岩石質感,與流動的海浪形成對比。 吳超群畫馬,運用乾、溼墨及相當流暢的筆觸,畫出奔跑姿態的馬。 羅振賢畫岩岸海景,濃墨、交錯的線條,輔以淡彩描繪出海邊岩石的質感,與右上方淡藍色的海面形成物體質感、顏色的對比。 陳炳宏畫紅龍魚,用線條及淡墨色呈現紅龍魚轉身的生動姿態。背景的花紋窗框,讓畫面多了裝飾感。 蔡茂松畫山間風景,以水墨皴染的技法表現山石質感。瀑布、河流從右上往左下延伸,讓構圖顯得有變化。 林錦濤畫雞,以流暢的筆觸描繪公雞的形體。公雞一腳站立,頭往右側擺,瞪視著竹葉上的螳螂,顯得氣宇軒昂。 吳恭瑞畫棕櫚科植物,線條流暢且具張力,呈現植物的自然形態。畫面可以看到植物粗壯的枝幹以及葉片上深綠與暗黑色的調和,搭配上紅色的小果實,形成生動的對比效果。背景運用了淡墨和留白的技巧,使主題植物更加突出,並增添了空間感。 黃華源畫宜蘭速寫,以淡墨色及流暢線條,描繪河岸的芒草及溪水。 何堯智畫芭蕉類植物,由上往下的視角相當獨特,寬大的芭蕉葉線條自然流暢,呈現植物的自然形態。遠方有一排正在泛舟的點景人物,展現當地特有的人文活動景象。 劉素真畫牡丹,畫面中的牡丹、葉子用色相當細膩,濃淡墨色呈現花卉、葉子的光影變化。 張伸熙畫山坡景色,山坡上淺綠色的梯田和前景深綠色樹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色彩運用使整個畫面充滿了活力與生機。左下角的村舍和木屋細節豐富,與周圍自然景色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象。畫面遠景展現了一個山林景觀,畫面中山巒層疊,雲霧繚繞,呈現出寧靜幽遠的氣氛。 蔡介騰畫荷花,以沒骨法呈現荷花、荷葉,右方於風中搖曳的花枝纖細美麗,增添構圖變化;以淡墨色描繪遠方荷葉,則表現出畫面空間感。 王國和畫玉山,以淡墨染山體,再以濃重線條描繪山體的稜線,呈現出山體的厚重、堅實的質感。 蔡友畫鄉間山景。遠山的描繪使用了淡墨渲染,筆觸柔和且細膩,呈現出山脈的連綿和靜謐。前景以濃墨勾勒出樹木的形態,樹木的姿態高低錯落,有些樹木的枝幹上還點綴了紅色的花朵,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些許生機。畫中一隻飛鳥輕巧地在空中飛翔,為畫面帶來了動態的對比,並強調了畫面的空靈感。 黃慶源畫大溪街景,以濃重的線條描繪老街上林立的紅磚牌樓,牌樓下遊客如織,隨距離遙遠而逐漸隱沒於雲靄中,別有意趣。 黃明賢畫劍蘭,以淡彩勾勒橘色與紫紅的花卉,葉片由左下往上、往左右延伸,表現出茂盛的姿態,墨色深淺得宜,在花葉尖端攀附著一隻小螳螂,為整個畫面增添了活潑的動態。 楊智雄畫梅花與麻綠繡眼,梅樹枝幹由畫面右側往左測延伸,樹幹上停留4隻綠繡眼,作者以沒骨法描繪樹幹、綠繡眼,墨色溫潤,形象生動。 《臺灣水墨書畫名家冊頁》為多人共畫作品,作者群皆為黃光男同儕或同僚。從作品落款來看,應為贈送黃光男伉儷的畫作集,題材多元、風格多樣,最後由黃光男集結成冊,呈現出黃光男在藝文界的社群網絡。 黃光男(1944- )於1985年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1993年取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黃光男於求學期間,分別受到傅狷夫、金勤伯、陳丹誠、胡克敏、王秀雄、鄭善禧、黃君璧及林玉山的指導,作品融合各家風格。黃光男的傳統水墨作品展現了他對中國書畫的深厚理解與創新詮釋。他將傳統水墨技法與現代抽象表現主義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他運用筆墨的濃淡變化和潑墨技法,營造出富有韻律和深度的畫面,同時保留了中國水墨畫的靈動與詩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202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