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無題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無題》(館藏編號111-00117),為畫家周瑛創作的木紋版畫作品,使用混合技法。畫家運用紙型版,將畫面分割為數十塊大小不同的幾何塊面,以木刻紋路拓印出塊面肌理,並運用深淺不同的色調,營造光線投射的明暗律動。本件作品的風格與1971年的作品《帆》(館藏編號111-00074)一致,可能是同一時期的作品。畫面上使用的顏色以藍、紅棕為主,藍色部分較為輕透,形成畫面中光線的來源;紅棕色的部分有明顯的木紋,散發溫暖的質感。畫面的上半部以藍色塊面為主,畫家在畫面上方大約1/3至1/2處,安排了許多橫向線條,整體看來,最上方1/3處看起來像是天空的部分,而橫向線條集中的部分產生出較密集的分割,宛如波光粼粼的水面。畫面下半部以紅棕色具有木紋的塊面為主,像是水面與岸邊的交織。在畫面最底端有三個相連的暗色塊面,形狀像是一艘停泊於此的小舟。觀者的視覺隨著畫面上的切割線游移,在靜態的空間中似乎產生了動態的韻律,靜謐中生機勃勃。也讓人聯想到20世紀初期的抽象切割畫作,例如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1885-1941)的作品。 周瑛(1922-2011),中國福建省長汀人,福建師專(今福建師範大學)藝術科畢業。1948年來臺後任教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直至退休。早年擅長黑白寫實木刻版畫,受戰後臺灣現代藝術運動影響,1960年代開始嘗試抽象創作,以拓印技法表現木石紋理,發展出帶有東方禪意的現代風格版畫。曾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巴黎中華民國現代藝術展等多項國際展,1970年創立中華民國版畫學會。代表作品為《石之頌》系列,晚年更挑戰出木紋拼貼的裝置藝術。國立歷史博物館曾於2013年為其舉辦「周瑛畫旅:山外山」並出版圖錄。周瑛家屬於2022至2023年先後捐贈國立歷史博物館作品與相關創作用具共計162件,期望得以永續保存與運用研究。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ca.1970s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