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風景》(典藏編號111-00049),媒材為鉛筆、色粉筆、紙,右下角是畫家的簽名「周瑛」,約創作於1945年周瑛就讀福建師專期間。這個時期周瑛留下一批素描作品,它們與幾幅木刻版畫長年由其弟保管於福建老家,解嚴後歸還畫家並展出。本件《風景》描繪屋後一隅,空地上有橫向生長的大面積灌木叢,掩映後方兩株種類不同、姿態細瘦優雅的小樹,再往後是高低錯落的屋簷,建物結構刻劃詳實。整體的布排不僅層次分明,景物細節亦相當豐富,聚焦而不紛亂。粗重有力的線條呈現炭筆般的質感,令人感受到畫家下筆的自信,及技巧的熟練。有趣的是,周瑛特別將粉筆染色,用於妝點畫面中的白牆與地面;淡橘與白色交錯的受光面,散發特殊的輕透質感與氛圍,可謂別出心裁。草叢下方的「周瑛」簽名,是將中文字倒反橫寫,再搭配上方一筆飛揚的「W」形狀線條,狀似英文。這種形式的簽名可能是當時的流行,此處也成為構圖的一部分,有平衡畫面的用意。本件係由家屬周健先生捐贈予本館典藏。 周瑛(1922-2011),號亞南,原名周林長,出生於福建長汀,就讀福建省立師範學校、福建師專藝術科,師從唐守謙(1905-1998)、謝投八(1902-1995)、吳啟瑤(1899-1979)等人。1948年赴臺定居,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前身)教授美術長達四十年,桃李滿門。周瑛以版畫聞名,是臺灣第一代重要版畫家,亦為中華民國版畫學會創始人之一,作品曾於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韓國國際版畫雙年展、中日現代美術交換展等多項國際展中展出。藝術家早期創作寫實的木刻版畫,1960年代轉而研究現代藝術,作品進入抽象階段,於1980年代發表風格獨具的拓印版畫「石之頌」系列,1990年代再發展出以現成物製成的「木之讚」系列。其作品融合豐富的媒材技法與東方造型元素,顯露畫家永不停歇的藝術學習與實驗的精神。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約194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