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風景》(館藏編號111-00035),創作於1960年代,為周瑛的橫幅水彩之作,尺寸為45.5x54.5公分。整幅作品的畫面構圖以左下方山丘稜線做起始,描繪由左至右延伸的緩坡,稜線綿延至右下角,上方再連接樹林與山巒,山巒的稜線由右至左延伸,與畫面中央的淡橘色山巒交錯,整體表現出層層交疊的深遠空間。前景的山稜線上以柱狀體作為點景與空間參照物,以畫面右方的緩坡造型最大、最清晰、中間的造型最小,使平緩的山坡頓時產生空間感,有如綿延起伏的山丘。畫面上半部可見作者運用暈染技法,表現出變幻莫測的雲層及映照在山巒上的霞彩。 周瑛(1922-2011),生於中國福建,原名周林長,後改名周瑛。1939年,周瑛受初中美術老師推薦考入福建省立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後擔任中學美術教師。1949年,周瑛隨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受當時臺北師範學校校長唐守謙之邀,於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及政工幹校任教,此後在臺北師範學校任教長達40年。周瑛未曾出國留學,其水彩及油畫等西方美術媒材之使用多學習自福建師範藝術科主任謝投八(1902-1995)。謝投八曾在菲律賓大學美術學院及法國朱利安學院學習繪畫,並在前者接觸到社會寫實主義、後者接觸到古典學院派畫風。在周瑛的風景畫作品中,其對於天空、雲彩、及明暗光線的處理,皆具有歐洲風景畫的精神,由其中可見謝投八對周瑛的影響。此外,周瑛亦擅長創作木刻版畫,來臺前的木刻版畫多描繪戰爭的國破家亡,以及戰爭勝利的故事主題;來臺後則專注於在表現悠閒、抒情的風土木刻版畫。1960年代以後的周瑛跟隨當時藝壇風潮,更是自我突破,融匯中西方技法,創作抽象畫作品。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60s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