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The Birth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The Birth》(館藏編號110-00145)為畫家秦松於1970年創作的版畫作品,採用凸版木刻技法。作品下方由左向右依序以鉛筆標記畫題「The Birth」、版次「11∕50」,作者簽名「CHIN SUNG」與創作年代「’70」。畫面最上方有一輪猶如太陽般的紅色半圓形,由外向內分別為粉紅、橘黃的套色,最中央的矩形塊面由宛如根莖般相連蔓延的黑色圓形紋路組成。在黑色紋路的上方,有一層薄薄的紅色,彷彿太陽的熱力照耀大地,給予事物新生。畫家曾言:「方是空間,圓是時間,(永)恆不息的運行與旋轉」,又提到:「方外之方,圓中之圓,是我現代的位置」。在畫面正中央有一黑色雙圈圓形,座落於黃色的方形之中,四週圖案環繞增衍,彷彿與畫家之言遙相呼應。畫家運用基本的幾何形狀,進行結構重組,以此表達對宇宙生命的思考,令人玩味深思。 秦松(1932-2007)生於中國安徽盱貽,1949年來臺,就讀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曾跟隨李仲生(1912-1984)研究現代繪畫理論,其後加入「東方畫會」,1958年再與江漢東(1926-2009)等人成立「現代版畫會」。1959年以版畫作品《太陽節》榮獲第五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榮譽獎,為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先驅。1960年因版畫作品《春望》(一說為《春燈》)、《遠航》被疑污辱元首而遭情治單位調查,是為「秦松事件」。1969年遷居美國,2007年逝世於紐約。秦松兼善繪畫與詩文,自謂其「左手寫詩、右手作畫,又用第三隻手寫評論」,作品散見《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等詩刊,60年代創辦《前衛》文學藝術雙月刊並任主編。旅居美國後發起成立「紐約文藝中心」,創辦《新土》雜誌,1978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榮譽作家。出版《秦松詩畫集:原始之黑》、《無花之樹》、《秦松詩選》等多本詩文圖集。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