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鵲聲遠天池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鵲聲遠天池》(館藏編號110-00119)水墨作品,是藝術家黃光男於2021年所創作的作品。右上角落款為「鏡湖起漣漪,鵲聲遠天池,煙嵐靜梓里,島靈莫踟躕,二千二十一年六月辛丑歲五月石坡黃光男於徐州路」,在畫面右上角兩枚印鑑為白文「辛丑」、白文「黃光男印」,左下角印鑑為白文「山高不礙白雲飛」。 《鵲聲遠天池》前景為池邊土坡,並在畫面角落散落數顆石頭。畫面右側有三株樹木,其樹枝從畫面上方不斷往左側延伸。在樹枝、樹幹之後是充滿水波細紋的水池。橫向延伸的樹木枝幹,與下方的石頭共同形成了「框架」,將整個畫面包圍起來。右下前景處的大石使用了較重的墨色,石旁則以淡墨與赭黃的線條勾勒出兩叢水仙,彷彿形塑出一個穩定的視角,引領觀者的視線往畫面中央推展。作為畫面主景的池畔與樹下的石頭、樹幹與樹枝,作者使用淡墨渲染來表現質感,並使用極為細密的線條來描繪滿樹茂密的葉片及池面波紋,讓整件作品呈現出淡雅而恬靜的氛圍。畫面正中央的樹枝上站著三隻表情生動的喜鵲,順著右方喜鵲的視線往畫面的右下方看去,則可發現它正與站在石頭上的兩隻喜鵲遙遙相望,形成畫面中的第二層「框架」,將觀者的視線由畫面中央的大樹,再次被引導回位於起點的前景石頭。上下互望的喜鵲,也讓原本寧靜的畫面,添增幾許活潑氣氛。《鵲聲遠天池》藉由湖泊、鵲鳥、山嵐的靜謐景象,表達了一種從自然中獲得心靈啟示的境界,同時在面對選擇時,不要猶豫,應該果敢前行。 黃光男(1944- )於1985年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1993年取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先後任職於多校美術教師,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為臺灣重要水墨畫家、學者及藝術教育者。求學期間,分別受到傅狷夫、金勤伯、陳丹誠、胡克敏、王秀雄、鄭善禧、黃君璧及林玉山的指導,作品融合各家風格,畫作中常融合中國水墨傳統題材及西方繪畫技巧與形式,並勇於實驗、開拓現代水墨風格。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202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