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濛濛晨霧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濛濛晨霧》(館藏編號110-00114)彩墨作品,是藝術家黃光男於2020年所創作的作品。畫面左側落款為「濛濛晨露青白門,情意新開在岸邊,隨風逐浪因水勢,筆墨豈可滯眼前。二千二十年五月,庚子閏四月,黃光男作」,落款處上方印章白文「庚子」、右側印章朱文「竹泉堂」、下方印章朱文「石坡」、白文「黃光男印」,右側押角章朱文「君子安樂」。 《濛濛晨霧》以抽象風格為主,色彩運用豐富且具張力。深藍色的背景和深色的筆觸營造出深邃、神秘的氛圍。畫面中黑色的山形部分作為主視覺框架,框架中留白的區域,作者搭配以明亮的黃色、紅色、甚至藍色與淺紫。黃色筆觸帶有流動感,彷彿是光線穿透黑暗,為畫面注入了一股活力;紅色的細節則在畫面中形成了幾個視覺焦點,與藍紫色的基調形成鮮明的對比,吸引觀者的目光。作為框架的黑色中又層疊浸染著周遭色彩,形塑出夜色深沉的感覺。這件作品以抽象的形式和深沉的色彩表現,傳達出一種內在力量與自然的壯麗感。畫面底端方格狀的紅黃色塊,相對於主視覺的自然壯麗,則看起來像是山腳下的人間燈火,予人溫暖安定的感覺。同時以晨露、清風、流水等自然意象,抒發內心的新感悟,認為眼前的美景和心境難以被筆墨局限。 黃光男(1944- )於1985年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1993年取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黃光男先後任職於多校美術教師,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為臺灣重要水墨畫家及藝術教育者。他的抽象作品展現了他對傳統與現代藝術的深刻理解與融合。黃光男在抽象作品中強調筆墨的變化和運用,尤其注重濃淡、乾濕、粗細之間的對比與協調,表現出豐富的情感與內在的精神世界。黃光男常常以大自然的景象作為靈感來源,透過抽象的表現手法,將這些自然元素轉化為一種充滿禪意與哲理的視覺語言。黃光男的抽象創作往往帶有一種靜謐而深遠的氣息,讓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內在的平靜與精神的昇華。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202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