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角形繡花紗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三角形繡花紗》(典藏編號109-00120),係一件粉橘色花葉圖案之倒三角形蕾絲布片。全件僅使用粉橘單一色彩,以一片粉橘色網狀布為底,在其上貼縫以粉橘色紗布剪裁而成的數朵花卉及葉片,然後再以粉橘色繡線繡出花瓣、葉片輪廓以及葉脈而成。在數朵花卉中以其中三朵為主要圖案,分別位於左、右及下方三角處,次要花卉共有兩束及一朵,兩束分別位於中央花朵左上及右上,各有三朵且皆為五瓣花朵,最後一朵位於下方尖角處,同樣為五瓣。 蕾絲原是西方服飾中的裝飾配件,臺灣於清朝末年開始接觸外來文化,服飾日漸西化,因此也有使用蕾絲裝飾袖口或領口等處,民國初年則有大量使用的趨勢。因此,本件蕾絲布片亦可能為裝飾服飾之用,由於花瓣邊緣已經做了收邊之針法,所以應是當時流行於領口下方或是肩線的裝飾方法。本件採用之技法為貼布繡或稱貼補繡,先將想要的圖案於布片中剪裁下來再平貼於另一布片之技法。採用花朵則有浪漫及呈現美麗、美好之意。 鏤空的紗布刺繡可以看見底布之色彩,早期服飾常於服飾邊緣進行裝飾,如繡帶、織帶、組帶或芽邊,裝飾部位如衣領邊緣、兩袖口、前襟片或是大襟衫的右襟片上緣,衣身邊緣或下襬等處,係因前述的部位係為了加強服飾的牢固,早期服飾邊緣容易有破損或磨損情形,使用繡帶、織帶或組帶鑲邊,兼具實用及美觀。本件花紗非長條形而為近似倒三角形,上方帶有弧度,下方兩側邊又依照繡花圖案進行剪裁,裝飾功能極強,或有可能用於裝飾服飾前襟處。 本件藏品原所有者為翁蟾慶女士,乃其子女崔露裔先生、崔伊蘭女士於母親逝世後,以母親之名義捐贈本館。翁蟾慶女士(1926-2019),江蘇省常熟縣人,其父為清末名臣翁同龢(1830- 1904)之兄,清道光進士翁同書(1810-1865)一支之後人。「翁同龢是晚清重臣,常熟翁氏更以「狀元門第、帝師世家」而著稱。翁氏家族正式發跡於翁心存。翁心存歷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同治年間入值弘德殿,授讀同治皇帝。翁心存有三子,即翁同書、翁同爵與翁同龢。」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其他: 20世紀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